雲南攝影網(簡體) 雲南攝影網(繁體)
歡迎來到雲南攝影網 - 怒江大峽谷攝影頻道,本網是雲南攝影專門網站
旨在提供元陽梯田元謀土林東川紅土地羅平油菜花怒江大峽谷梅裡雪山稻城-亞丁攝影的專業資訊
為攝影團隊攝影提供專業的行程規劃、酒店預定、攝影包車等相關服務

西遊記——碧江廢城知子羅、福貢縣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2/20

原文摘自:刺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22e8020100xv64.html

2011年12月3日 碧江廢城知子羅、福貢縣

 

離開老母登教堂後,我繼續上山,前往碧江廢城——知子羅。“知子羅”在傈僳語裡的意思是“好地方”,首先看到就是知子羅著名的八角樓圖書館。聽說撤縣時,特意從大理請工匠打造的縣城新景觀---八角樓才竣工不久,卻還沒來得及放進一本書就廢棄了。

 

八角亭門前“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口號,依然醒目;走進細看,閃著光芒的毛主席頭像和“忠”字也清晰可辨。很快就有種時光倒退的錯覺,這裡的一切,都還停留在二十多年前。

 

轉到籃球場,這裡原來是部隊司令部燈光球場。“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的標語仍然在那,只是燈光球場的4杆燈再也沒有亮過。

 

當年最好的房子:部隊司令部,留給了知子羅小學,外牆上,還有毛主席的畫像。星期六不上課,聽不到學生朗朗讀書聲,這幢外磚內木樓顯得更加威嚴而落寞。

 

縣委和縣政府辦公樓尚在,都是兩層高,青磚灰瓦木地板,看不到人。

 

人去樓空,這裡已看不出是當年的政權所在,只有雞在院子裡捉蟲、打鳴,豬在欄裡哼哼進食。

 

曾經的機關大道,空蕩蕩的,幾隻野狗在打鬧、流竄。

 

這原來青磚白牆的民族貿易大樓現已為牛棚馬廄,而怒族、傈僳族居民卻另搭茅屋於院壩和道路間居住,以至成了牛馬關高樓,百姓住草房的奇特景象。

 

如果不是黑板與那堆放了鍋碗瓢盆的講臺,我真不敢確認這裡曾經是教室。黑板上寫有字母,估計是前二十多年的用粉筆畫上的,辨認半天,我一個都不認識。

 

來到宿舍樓,門大都敞開著,房間內空無一物,四周如此死寂,只有我的腳步聲在走廊上回蕩。當我踏上樓梯去往二樓,腳下的木板突然發出沙沙的響聲,而且聲音越來越大,我第一反應是樓梯要塌了。這時,一條大黃狗突然從樓梯拐角處跑下來,原來是它製造的動靜,當時卻把我嚇得大叫一聲;狗也被嚇著了,嗷的一聲轉身就跑。我是這個大樓的闖入者,這裡自有它的生命,可是死一般的寂靜欺騙了我。

 

是什麼力量讓一座城市從一個茶馬古道重要驛站變成廢城?好不容易,遇到幾位說普通話的居民,趕緊向他們諮詢20多年前,這裡發生了什麼?

 

1000多年前,遠古氐羌系統中的一支烏蠻部落後裔,越過碧羅雪山,從瀾滄江兩岸來到怒江上空的知子羅繁衍生息,他們自稱“怒蘇”,是碧江怒族的起源。更早時期,他們的先輩由中國西北向西南遷徙,大約從隋唐開始,再從四川涼山地區和雲南麗江地區逐漸西遷到蘭坪瀾滄江流域。這與在元陽瞭解到的哈尼族遷徙差不多。

 

知子羅是怒江峽谷早期僅有的幾個集市之一,作為怒江通往內地的重要驛站,它經歷過中央和地方政權的多重統治。1912年,雲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邊隊進駐這裡,設知子羅殖邊公署,1916年改為知子羅行政委員公署,1932年改設碧江設治局。1949年碧江和平解放,1954年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區(後改為州),縣府、區(州)府都在知子羅。1959年7625部隊的團部也設於此。這裡,曾一度是怒江流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隨著1962年怒江第一條公路(保山瓦窯-碧江)和1973年碧(碧江)福(福貢)貢(貢山)公路(156工程)的通車,知子羅顯得孤懸于碧羅雪山之上。它的諸多短板,如地域狹窄、交通不便、蔬菜供應困難等逐漸顯露,人馬驛道仍然是這裡通往內地的主幹路之一,居民需要的鹽巴、布匹、食物很多還靠馬幫運輸。

 

1973年,怒江州府遷駐山下怒江邊的瀘水縣六庫鎮,知子羅仍為碧江縣府駐地。而數年後日漸顯露的滑坡危機,最終改變了碧江與知子羅的命運。

1979年9月20日至10月6日,碧江連續16天大暴雨,造成60年來最大的洪災,全縣死亡23人,重傷16人,縣城北部和南部出現多處滑坡和開裂,最長的達50米,下陷1米多。12月,省革委會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實地勘察後提出把縣城搬到山下的亞穀,但是次年春天,桃花雨不斷,引發泥石流,州委堅決不同意在亞穀建縣城。

 

1980年4月,碧江再提縣城遷址,請求搬遷到鄰縣瀘水的雙納王底,獲得省長辦公會議同意。但不久一陣暴雨後從坡頂沖下一大股泥石流,省委幾經研究,決定碧江縣城暫不搬遷,要就地治理。於是從1982年至1983年撥款74萬元,修造地表排水溝和擋土牆,但這只涉表層而不及本質,岩性破碎及岩質風化難以制止,滑坡跡象反而越來越嚴重。

 

1985年年12月,碧江第三次提出搬遷縣城,但1986年5月29日,省長辦公會議做出的決定是———撤銷碧江縣制。其原因是說:……自從修了公路,州府搬遷到六庫和部隊調防離開後,碧江縣城變成了死角,失去了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況且,現在滑坡加劇,在縣內又無容納一個縣城的理想之地。省委省政府的設想是,縣制撤銷後要重點加強公路沿線鄉鎮的經濟文化建設,使其儘快地發展和繁榮起來。1986年9月24日,國務院發文同意雲南省政府關於撤銷碧江縣建制的批復報告,碧江縣所屬的5個區,分別劃歸瀘水縣和福貢縣。

聽到這裡我驚訝,在怒江兩岸想找一塊平地,建個城市,真難啊!

碧江三度提出縣城遷址,最後卻出人意料地被撤銷縣制,前後歷時7年。儘管早有專家提出不能再新增建築,但這7年間,碧江一邊要求擇址再建,一邊又在上馬新樓。如:這4層的工商銀行大樓才啟用1年,後來知子羅村公所進駐辦公,只佔用其中幾個房間;可容納千人的電影院才放了3天電影,就沉寂下來,不久拆了給山下兩個鄉各建一個中型影院。

 

1987年,縣城的居民開始心情複雜地下撤,被分流到了福貢、瀘水與州級機關工作。由於處在縣城南北滑坡帶上的所有房屋全部被清拆,原住那知子羅村農民共738人獲得了分房的福利,將搬到縣城中間安全地段,住進縣裡留下的瓦房、平頂房和樓房,縣城開始被知子羅村公所接管。

在北川縣城和舟曲縣城先後遭遇地震“包餃子”和特大泥石流傾覆的悲劇之後,在德欽縣城還在為搬遷舉棋不定之時,許多人回憶起來,其實碧江縣城早有先見之明。

 

地處邊疆、經濟尚十分不發達的知子羅村跑步進入“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按瓦房每人1門、樓房2人1門的簡單方式,不管這個門頭後面是否還有套間。於是,州長辦公室燃起了木柴,銀行保險庫裡唱起了歌,新華書店裡眾人在猜拳喝酒,武裝部裡一對新人剛入洞房。

對知子羅的新主人來說,他們只是住進了遠比木楞房更寬敞、結實的樓房,過的卻還是木楞房裡的傳統生活方式。

 

於是就有了農民住進了威嚴的政權大樓,牛和豬在曾經晾曬著雪白床單、盆裡養著鮮花的家屬樓裡棲身;

舊辦公室養了雞;窗下有被遺棄的水磨石浴缸;

 

到處是煙薰火燎的痕跡;喝酒的杯子永遠是髒兮兮的景象。

一個曾經由國家掌控一切的城市,突然交給一群還在打獵和傳統耕種,大集體已經消亡、現代自治意識又未樹立的農民,結果就是知子羅的現狀。它其實一點都不滑稽,滑稽的是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極端對立:城市遠比鄉村獲得更多資源和機會,如果失去城市蔭庇,鄉村將陷入困境,失去尊嚴。

在一個院子裡,偶遇這位核桃女,看她先把核桃外殼從四面砍除,剩下中間的內釀用錐子挑除,能得到相對完整的核桃仁了。純淨的核桃仁,30元/斤,我不知是貴,還是便宜,稱了4斤。看中的是她年復一年,從早幹到晚不停的砍,超人的耐力和毅力。叮叮乓乓仿佛在述說廢城的故事。

我看過太多的古鎮,實質都是舊瓶裝新酒,而知子羅卻是原汁原味講述著70、80年代的故事,是中國都市圖變之前的最後範本。這裡要不了多久,也會成為熱門旅遊景點。期望現在儘量保護好這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他們即將成為文物。

時間已到13:30,在知子羅沒找到食館。在半山處,看到這家食館,一問沒準備,宰雞燒熟需要1個多小時。我已餓的饑腸轆轆,不能再等了,啃了幾個點心後繼續下山尋找食館。藍天白雲掩映下,就是茅草棚也好看。

 

下山往北,過匹河鄉沒多久,遇到一食館。火腿燉山藥,湯鮮、肉嫩,吃得津津有味。

 

有意思的是這家食館還提供溫泉洗浴,如果我帶了美女,一定會洗個混浴的。

飯後,休息片刻,繼續往北。一路不時能遇到因清理山崖上浮石,架設電纜,而間斷通行。

到福貢縣城上帕鎮後第一件事,找加油站,加油,從南到北跑完了縣城,沒有97號。問之,本地車怎麼辦?答覆:本地豐田、斯巴魯車要麼到六庫加97號,要麼加93號。無可奈何,只好加滿93號,加一瓶燃油寶。對不起了,可憐的GLK,可憐的孩子,這裡沒有精糧了,將就一下吧。

入住金穀酒店後,開始逛街。街子就在公路兩旁,各種販賣藥材、野味、日貨、水果的攤子沿路排成兩條。

彩票店,見過許許多多。但像福貢這種買彩票像排隊打飯,或像買火車票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願福貢彩民天天中500萬!

 

街頭一個小店,堆著一摞鍍鋅的蒸籠引起了我的注意,進店瞭解後才知道商品都是進口的,蒸籠來自緬甸。因緬甸也有傈僳族,生活習慣差不多,所以他們也用蒸籠。

關於我們』『常見問題』『預定說明
Copyright©2012-2023 雲南攝影網(www.seeyunnan.net)版權所有
電話:+86-871-63338882 || 手機:18908891220
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