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尼族130萬人口,絕大部分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中部地帶、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在紅河南岸的金平、綠春、元陽、紅河等縣境內,堪稱世界一絕的哈尼梯田處處都是。
哈尼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傳統的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傳統的舞蹈有“三弦舞”、“白鷳舞”、“扇子舞”等。
十月節:十月年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
哈尼族以農曆十月為首,過十月節就意味著過新年,持續時間一周至兩周。節日期間村寨集體殺豬祭祀龍樹林,擺通街宴,有說親的就趁著節日請媒說親,而嫁出去的姑娘借此回娘家探望。
六月節-“苦紮紮”:農曆六月的第一個屬虎日
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紅河地區稱六月節為“苦紮紮”,持續時間三至六天,節日期間殺牛祭神,青年們聚集一起蕩秋千、摔跤、載歌載舞,盡情歡樂。有些地方在節日當天夜晚還要在家裡點燃松明火把,然後送火把出村,置於路旁或山上,以示驅趕病魔出寨。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屬龍日
新米節也是紅河地區的節日之一,主要活動是嘗新、祭天、祭親奠等。
姑娘節:農曆二月二日
姑娘節也是紅河地區的特色節日,為了歡度節日,哈尼族人們載歌載舞,並舉行野餐等活動。
小知識:哈尼族,相傳,哈尼族的先民遊牧於北方,一個名叫“努瑪阿美”的地方。“哈”在哈尼語中的含義是強悍的意思,哈尼語中稱“尼”表達了女性是人類母親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