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尼梯田的原野,到米蘭世博會國際化的大舞臺,他們走了大約3個月。
在米蘭,他們停留了6個月,驚鴻倩影讓世界為之矚目。認同、讚譽、感動,給他們臉上留下一種名叫自豪的光。
11月3日,《哈尼古歌》赴米蘭世博會駐場演出人員載譽歸來,親身講述他們在米蘭世博會的酸甜苦辣,曝光把各國政要“圈”成自己粉絲的秘訣。
酸:不舍離別與特別的掌聲
“我們走的時候他們都很捨不得。觀眾們哭了,志願者們也哭了……”才說著,幾位演員就不約而同的開始鼻酸、抹眼淚——說是別人捨不得,其實自己也很捨不得。畢竟,從今年的5月1日到10月31日,從米蘭世博會開幕到閉幕,整整半年的時間裡,大家一起經歷了太多。
本屆米蘭世博會以“滋養地球 生命的能源”為主題,145個國家、3家國際組織和13家非政府組織參展,共同聚焦農業、糧食和食品。
中國館主題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紅河哈尼梯田是中國館的主展項。一層大廳以壯麗的紅河哈尼梯田為場景。二樓的中國館影像廳採用了哈尼梯田造型的創意設計,座位像田埂,地毯似梯田,演員們就像在梯田裡演出,亦幻亦真。
演員龍美良說:“大約是因為我們中國館的主題和世博會的主題非常契合,來看我們演出的觀眾非常多。演出結束還找我們合影,說要來我們紅河玩。”
龍美良告訴記者,有一位元殘疾人腿腳不方便,但是依然堅持排很長的隊來看演出。碰到演出高潮的部分,別人都在鼓掌。而這位觀眾只有一隻手功能健全,於是就用這只手拍打自己的臉,希望演員們能聽到自己特別的掌聲。
演員們一邊含著熱淚一邊比劃這特別的掌聲。這位觀眾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龍美良說:“他一直說遺憾,由於腿腳不便,不知道能不能來一趟紅河。”
甜:出這趟國,值了
因為人數眾多,參觀的隊伍一直很長。每次演出結束,就會有觀眾再次回到等待的隊伍,排隊觀看下一場演出。演出結束,觀眾們就拉著演員合影,要電話要微信。
他們的觀眾中不乏各國政要,包括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芬蘭前總理埃斯克.阿霍、愛爾蘭總統麥克·希金斯、馬爾他總理約瑟夫·穆斯卡特、泰國公主詩琳通等。
龍美良說:“太出乎我們的意料了,他們沒有一點架子,和我們合影,問我們的衣服、首飾之類的,很可親。”
據瞭解,在米蘭世博會期間,《哈尼古歌》共演出共演出1000餘場,吸引了100多萬人次觀看演出,是最受關注、最具特色、觀看人數最多的節目之一。
“有一位義大利觀眾本身很喜歡民族文化,連續排了4天隊,才瞧到我們的演出。出大太陽也來,下大雨也來。”原來,《哈尼古歌》在中國館裡是整點演出,而這位觀眾來的時間都是半點,直到第四天才算是趕上了。
“我們演出結束,他說一直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雲南,有哈尼梯田,但是沒想到還有機會在自己的國家看到來自雲南的演出,然後拉著我們合影。”
讓演員們心裡發甜的另外一件事是很多觀眾和志願者和他們學習跳《哈尼古歌》的舞蹈。演員們也很願意教。到米蘭世博會閉幕,很多志願者已經會跳了。龍美良說:“這也算是我們哈尼文化走出去了。我們出這趟國,值了。”
苦:打電話回家要抽時間
表演、合影、回答問題、教授舞蹈……演員們在米蘭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半年的時間裡,他們和家人聯繫,就只能通過電話或者視頻。即使如此,也還需要特地留時間,因為存在時差。
異鄉的生活,還需要克服飲食,語言等困難。大家這半年打了好多“手語”。去買東西,洗髮液就做洗頭髮的動作,洗衣粉就比劃洗衣服。龍美良說:“幸好,他們都能很快明白我們的意思。”
演出任務也不輕鬆。雖然演出的時間都是固定的,但是觀眾們經常熱情的要求加演。雖然已經累的氣喘吁吁,但是演員們還是會上臺再為大家表演一次。
“這也是展示我們的文化和風采。看著大家認同我們,讚揚我們,我們也從心裡覺得自己是很好很厲害的。”
辣:紅河畔繼續吹民族風
演員們取得的成績確實讓人驚歎。事實上,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編排節目,編排時間只有3個月。編排過程中,紅河州還專門邀請了著名韓國導演金正權擔綱編導。演員們需要根據編導需要調整節目,並錄製音樂、影像。
不過,參演的7位人員原本就在從事“非遺”傳承以及相關的演藝工作,這給節目編排減少了不少難度。韓國導演也只在細節的地方稍作調整,在保證《哈尼古歌》藝術本土性的基礎上實現舞臺的完美呈現。
記者瞭解到,這次米蘭世博會的演出是哈尼梯田成為世界遺產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亮相。《哈尼古歌》演出節目回到紅河後將長期在元陽哈尼小鎮演出,讓更多的人瞭解哈尼古歌、喜愛哈尼文化,傳播哈尼農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