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攝影網(簡體) 雲南攝影網(繁體)
歡迎來到雲南攝影網 - 稻城-亞丁攝影頻道,本網是雲南攝影專門網站
旨在提供元陽梯田元謀土林東川紅土地羅平油菜花怒江大峽谷梅裡雪山稻城-亞丁攝影的專業資訊
為攝影團隊攝影提供專業的行程規劃、酒店預定、攝影包車等相關服務

魅力康巴文化——音樂舞蹈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2/20

1、民歌

甘孜州民歌極為豐富多彩,男女青年相愛有情歌,勞動之際有勞動歌,伐薪、放牧有山歌,親友相聚有酒歌,婚嫁有婚禮歌,踏春嬉戲要跳弦子、鍋莊,耍壩子郊遊要打“箍箍卦”,迎接貴賓要唱迎賓歌,送別親友要唱送別歌。總之,時時即歌,事事即歌,人人能歌善舞。其民歌的結構和類別獨具一格,大致可分為“諧體”、“魯體”、“自由體”三種結構形式,州內主要流行“諧體”、“魯體”兩大類。“魯體”民歌 藏語稱“拉耶”或“魯”。是一種節奏自由,可任意發揮的純民歌形式,俗稱“山歌”,流傳範圍極廣,分情歌、頌歌、悲歌、牧歌等。特點是旋律較簡單,肖奏自由,但是曲調音域寬廣、旋律起伏較大、唱法舒展而高亢。“諧體”民歌有多種表現方法,有的又唱又跳:有的只唱不跳,如娛樂打卦性質的“箍箍卦”;有的結合遊戲唱。但在多數情況下,諧體民歌是與弦子舞結合在一起的。1984年,甘孜州文化局組建民間文藝集辦公室,共收集到山歌、鍋莊、弦子、勞動號子、箍箍卦、酒歌等各類民歌五百餘首,最後經整理、校刊、翻譯,結集為《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

2、民間舞蹈

①、鍋莊:藏語稱“卓”,為群眾自娛性歌舞,一般在節日慶典、婚宴時多在庭院、草地、林卡進行。主要分佈於州內各縣農區和部分牧區。根據區域性特點,可以分為北路鍋莊、南路鍋莊和東路鍋莊。

北路鍋莊的舞步,穩沉柔韌,舞蹈者自身動作十分豐富,其中男舞者的動作豪放剛勁,女舞者的動作較小,由此形成雄健奔放與秀麗端莊的強烈對比。代表性音樂有十餘種。北路鍋莊中,新龍鍋莊最具代表性。此外,德格麥宿鍋莊、石渠真達鍋莊,其風格各具特色。

南路鍋莊的舞蹈,古樸、典雅、端莊,而且頗具韻味,代表性音樂有七種。其中得榮歌莊、鄉城鍋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東路鍋莊的特點是隊形多變,舞蹈特點在於腳步的踏、跺組合。代表性音樂有“薩里喂”、“阿口熱翁”等。東路鍋莊中,丹巴巴底鍋莊最具代表性。

②、弦子:藏語稱為“諧”,是一種樂器、歌、舞組成的群眾自娛性圓圈歌舞,因用弦胡伴奏,故漢語稱“弦子”。根據區域性特點,可以分為巴塘弦子和格達弦子兩種類型。

巴塘弦子 主要流行於甘孜州巴塘、得榮、鄉城等縣,其中以巴塘的弦子最負盛名,稱“巴諧”。故巴塘素有“弦子故鄉”之美稱。巴塘弦子以弦胡領舞並伴奏,男女圍圈共舞。其風格,分為城區、東區、南區三種。城區弦子,輕歌曼舞、婉轉飄逸:南區弦子,明快矯健、熱烈奔放;爾區弦子典雅端莊、古樸大方。巴塘弦子的代表性音樂有十餘種。巴塘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弦子之鄉”。

格達弦子 主要流行於甘孜、爐霍等地,為甘孜白利寺五世格達活佛所創,後經寺廟傳入民間。格達弦子無伴奏樂器,隊形為圓形或半圓形,人少則橫排歌舞,且邊歌邊舞,其腳步動作帶有踢踏舞的韻味。

③、踢踏舞:藏名“夏卓”,系西藏傳入舞種。20世紀40年代,甘孜寺僧侶赴西藏日喀則學經時,學跳當地“堆諧”、 “果諧”等民間歌舞,後成為寺廟僧侶的自娛舞蹈。僧人還俗,踢踏舞被帶到民間,逐漸融入本地鍋莊的韻律,從而形成獨具風格的踢踏舞。由於主要流行於甘孜縣,故又稱甘孜踢踏。其動作主要在足部。舞步明快激烈、流暢自如,灑脫奔放,節奏感甚強

④、熱巴:是解放前以流浪賣藝、進行歌舞表演的民間藝人的稱謂。他們一般以家庭為演出單位,人數三、五人不等。演出時,女演員手持長把扁圓手鼓,邊擊鼓邊舞蹈,鼓聲節奏分明,豐富多彩,舞姿熱烈奔放,優美動人。男演員手持“盤鈴”,在搖鈴的節奏中,邊舞邊口中念念有詞。表演結束時,男演員拉胡琴領頭跳弦子舞。這種以歌舞為主的演出形式就被稱之為熱巴舞。

熱巴舞主要流布于甘孜州巴塘、得榮等金沙江兩岸地區。

⑤、學羌:主要流傳于得榮縣東風鄉一帶,是群眾自娛性、遊戲性歌舞。歌舞時,壩中燃燒篝火,舞者以篝火為中心圍成圓圈,且歌且舞。歌詞多反映男女青年的愛情。舞蹈動作,以腿的彈和跳躍為特點。在跳到情緒熱烈時,由幾人組成一橫排,或跳過篝火,或互相追逐著往前踏地而舞,或互相踏撞,推倒對方,直至興盡。

⑥祭祀舞

祭祀性舞蹈主要分為民間祭祀性舞蹈和寺廟神舞兩大類

民間祭祀舞蹈 額驅 流傳于得榮一帶,是男子49歲生日時,親友們為祝福他長壽吉祥而跳的一種舞。

弊息 為得榮地方男子過49歲生日時跳的另一種歌舞 當“額驅”表演完後,一男子揮舞腰刀,邊舞邊朗誦。內容是頌揚佛祖、高僧大德、自然神靈等。最後與圍觀者進行辯論式的對答。在念頌詞和對答時,表演者根據自己才能和當時的情緒,進行即興式的歌舞表演,表示驅除邪穢,乞求神靈保佑。

角君 流傳于巴塘縣。 是藏語譯音,意為遍摧、掃滅。為年末驅逐鬼祟、祝福來年平安吉祥的祭祀舞蹈。由數十位身著盛裝的男子,手舞寶劍,邊唱邊舞,動作簡單有力。

降神 分佈于雅江、白玉、鄉城、理塘等縣的一種婦女舞蹈。 表演時間多為信教民眾轉神出巡禮時節,也有請進家中作法消災免難者。表演者起舞之前先要念咒讓“神魂附體”,然後披髮念咒起舞,預示吉凶禍福。

且索 流傳于丹巴巴底鄉的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民間祭祀性舞蹈。 意為祭祀。由13名男子身著鎧甲,手持弓箭而舞,又稱“13戰神”或“弓箭舞”。表現13位天神降臨人間,以掃除人間邪不斷改進,保護山寨安寧。

沖耶 流傳于巴塘茨巫和得榮縣部分地區的婚俗舞蹈。 新娘出嫁時,由自己座位起立,後退三步加入妹妹行列圍成一圈,老人們和其他親友沿著火塘圍成另一圓圈,同時起舞,歌頌祖先業績,向青年教授生活準則,並為新娘祝福。舞畢即由送親妹妹送新娘上路。

寺院神舞 甘孜州藏傳佛教寺院,按各教派儀軌每年都有幾次大的法會活動。在法會活動中,跳神舞是其重要儀軌之一。 藏語亦稱“羌姆”、“巴羌”,意為路面具舞,俗稱跳神,是融宗教教義與舞蹈藝術為一體的佛事活動,目的是酬神、娛神、驅邪、降魔。跳神舞的特定的時間、場地及表演程式。其種類有金剛力士舞、護法神舞、鹿神舞、屍陀林主主舞、黑帽咒師舞、大小和尚舞等。此外,跳神祭祀時還要跳獅子舞和犛牛舞。“羌姆”所戴面具有法王、岔怒、靜善、神鳥、神獸、魔鬼、屍陀林主等面具上百種.

  • 上一條資訊:
  • 下一條資訊:
  • 關於我們』『常見問題』『預定說明
    Copyright©2012-2023 雲南攝影網(www.seeyunnan.net)版權所有
    電話:+86-871-63338882 || 手機:18908891220
    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