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中國四大名陶”、“國禮”等光環,建水紫陶的身價近年來一路飆升,單件價格上萬甚至數十萬的藝術精品開始出現,而關於建水紫陶產值實現2.5億元,較10年前增長百倍的資料,更是將建水紫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水紫陶10年前從一度沉寂中再放異彩,從單一的傳統生活用品變形到如今變化萬千的工藝美術品乃至藝術精品,從簡單的製作技法發展創新到如今自成一派的獨門秘訣,從品質到數量的變革與飛躍……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建水紫陶,已成當地乃至雲南文化產業的一張名片。
而雲南省各級部門近年來對推動這塊文化品牌的手筆亦令各界關注。最近的一樁事情是,由省文產辦組織的10多家主流媒體馬不停蹄地聚焦千年紫陶,因為再過幾天就將啟幕的省文博會上,建水紫陶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泥巴也瘋狂,在建水乃至雲南絕不是偶然。
即便是同一人手工製作的土坯或者繪製的字畫,也決計不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建水紫陶的獨特技藝和承載的藝術價值,令追捧者癡狂。也因如此,外來者“入侵”帶來新技藝的同時,也帶來了市場的競爭和思想的碰撞。有限的資源是否能有效利用,高價背後是否有泡沫……這樣的隱憂凸顯,千年紫陶要發展要謀變,究竟什麼最為緊迫,又該如何引領紫陶業的良性發展。
看建水紫陶10年變革,如同看雲南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部微電影。
記者 張雅棋 文 龍宇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