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雲泉油豆瓣醬 |
![]() |
牟定油腐乳 |
![]() |
祿豐香醋 |
![]() |
妥甸醬油 |
![]() |
西西果 |
![]() |
大姚核桃 |
![]() |
樹花 |
![]() |
酸角 |
![]() |
彝州山珍 |
![]() |
楚雄絲綢 |
雲泉油豆瓣醬
楚雄市鹿城鎮西山南麓的漂白凹,有一泉,叫漂泉,泉水清澈,甘甜無雜質,富含多種曠物質。
坐落在西山腳的楚雄市醬菜廠選用優質蠶豆,輔以漂泉之水,採用精心釀造的曲料,加配多種香料,運用低溫發酵工藝釀制,歷經一年乃成的"雲泉油豆瓣醬",醬色油亮、香氣濃郁、鮮辣爽口、風味獨特,佐餐令人食欲大增,調味則使所烹菜看色味倍增,深受國內消費者稱譽。
牟定油腐乳
牟定縣是一個農業縣,盛產黃豆,縣城西北的天臺鎮有一股優質礦泉水,用此泉水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天臺豆腐"遠近聞名。
牟定油腐乳就是採用天臺生產的黴豆腐為原料,配以辣椒、花椒等多種佐料,再摻入香油醃制而成,呈金黃色,有獨特的芳香味,以鮮、軟、油潤、香辣適口,享譽州內外。產品不僅物美價廉,而且久存不變。1981年被評為雲南省優質產品,1985年被列為楚雄州名特產品之一。行銷州內及昆明地區。
祿豐香醋
在楚雄民間有"妥甸醬油祿豐醋"的說法。祿豐香醋選用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製作工藝獨特,質地優良,富含人體必需的16種氨基酸,其味酸、香、醇、甜,久負盛名。據史料記載,始創于明朗天啟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明崇禎年間,祿豐籍的王錫衷在朝為官,官拜東閣大學士。他曾將"祿豐醋"作為"貢品"帶進宮廷,此後,直至清康熙年間仍為宮廷用醋,有"味香色濃,雖久不變"之譽。相傳,為了攜帶方便,當時還發明了一種"幹醋",具體做法是將醋精濃縮在乾淨的帛布上,食用時將帛布浸泡在水裡還原為醋。此法現已失傳,數百年來,祿豐香醋盛譽不衰,深受省內外用戶歡迎而成為佐餐和饋贈的佳品。
妥甸醬油
妥甸醬油是雲南省有名的調味佳品,因產于雙柏縣城妥甸鎮而得名。
妥甸醬油的生產歷史悠久。相傳在明代洪武年間,沐英派江西籍的軍官劉登第坐鎮妥甸。劉妻來自江西,擅長製作醬菜,她採用黃豆、麥麩和食油等作原料,以妥甸城邊小龍潭的水一起釀制出來的醬油,其味芬芳,更勝江西老家的一籌。
妥甸醬油的生產週期長,按傳統工藝,大約要經過1年半左右的釀制過程。妥甸醬油的特點是,各種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含量豐富,色澤鮮豔,香味濃郁,咸甜適中,稠能掛碗。尤其是品質優良,久存不變質、不生黴,最為用戶所稱道。
近些年來,妥甸醬油廠在繼承傳統方法上有所發展,恢復生產出了"老抽"、"生抽"和白醬油3個優良品種,填補了雲南醬油生產的空白。經原國家商業部食品釀造研究所檢驗,其理化指標高於國家標準,衛生指標均符合國家要求。據有關專家鑒定,妥甸醬油的脂香、醬香等,在全國都名列前茅,能與日本"萬"字牌宮廷御用醬油媲美。l981年和l985年,妥甸醬油兩次榮獲商業系統"全國優質產品"的稱號,並獲得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著名商標"證書,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第二屆中國科技精品博覽會金獎。
西西果
西西果又稱滇棗刺,是一種矮小的灌木樹,周身長滿尖銳的利刺。西西果分佈于能禹、元馬、苴林、江邊、物茂、老城、黃瓜園等鄉鎮。特別以東山腳一帶的地壩、田邊為多。每年秋季盛開淺綠色小花,至冬末春初,果實成熟,成為黃色或紅色的果實,稱西西果。西西果有酸味、甜味兩種,具有清涼解暑功能。西西果泡的醋水酸中帶甜,是作涼拌菜的理想輔料,可與酸角醋媲美。西西果籽核土黃色,叫棗仁,可以入中藥,樹枝可以放養紫膠。本世紀60年代初期,元謀年收購西西果皮(棗皮)、西西果仁(棗仁)達1~2萬千克,銷省醫藥公司。
大姚核桃
大姚歷史悠久,兩千多年的歷史核桃。
又名胡桃、長壽果,屬胡桃科,是一種落葉喬木。核桃植株全身是寶,其果仁富含蛋白質、卵磷脂、核黃素、胡羅蔔、、亞油酸甘油脂、亞麻酸、氨基酸、磷、鎂、鐵、錳等人體所需多種 礦物質、微量元素。長期食用有助於益智健腦,美容養顏,溫肺補腎,防癌抗癌,是一種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目前已建成20萬畝核桃基地,年產供核桃乾果4000噸。沿革,造就了眾多的名勝古跡,人文景觀;風雨蒼桑的變遷,形成了許多綺麗的自然風光。崇禎十一年(西元1638)農曆十二月六日至十一日,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從元謀縣的新華進入大姚,沿途記敘了多處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
樹花
一種生長於老櫟樹枝幹上的地衣植物,因其形狀像一朵朵盛開的花而得名。味清涼而幹香耐嚼。加工方法是將其采回以堿水煮沸,然後漂洗,即可食用。經加工曬千的樹花,食用時要用溫水泡開,可炒、煮,而以作涼菜風味為最佳。因採摘加工方便,風味獨異,彝區各族群眾普遍喜食。
酸角
酸角又稱羅旺子,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樹。生長於元謀海拔1500m以下,平均氣溫19~23℃的江邊、黃瓜園、物茂、苴林、能禹、平田、元馬、老城等鄉鎮。 酸角樹耐旱性能好,栽下後3~5年即可開花結果,8~10年後進入密果時期。苴林鄉雷丁村現有酸角樹最多,達300餘株,年收入在萬元以上。其中最大的樹幹周長約9m,高約10m,可以六人合抱。酸角樹每年春末夏初開花,花細小呈黃色,翌年春天開始採摘果實。成熟的酸角具有清涼解暑的作用。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當地人喜歡用酸角加水泡成醋水,作為製作漬菜、涼麵、涼粉、水米線的輔助食料,也喜將醋加入少量紅糖,酸中帶甜,消胃火,解暑熱。煉鋼工人還用它作為高溫作業的降溫飲料。年產量4~5萬千克。 近年來,縣土產公司、縣旅遊局還將酸角製成元謀特色旅遊食品,這種食品攜帶方便,老少皆宜,深受消費者歡迎。酸角遠銷上海、武漢、四川等地,也是大理3月盛會上白族人民喜好的佳品。
彝州山珍
楚雄的千里彝山生長著多種野生食用茵,這裡出產的野生菌品種多、產量大。主要種類有:雞縱,香菇,松茸,木耳,乾巴菌,虎掌菌,雞油菌,涮把菌,北風菌,青頭菌,麻栗菌,蔥菌,穀熟菌,牛肝菌,等等。其中尤以松茸、雞縱、牛肝菌、虎掌菌等最為名貴,堪稱彝州山珍。
楚雄絲綢
楚雄栽桑養蠶的歷史悠久,這裡出產的蠶繭出絲率高、繭絲長,能織成色澤光潔、質地良好的絲綢。以此製作的手絹、被面、挎包等絲織品都十分美觀、耐用,而且圖案設計精巧,頗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