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攝影網(簡體) 雲南攝影網(繁體)
歡迎來到雲南攝影網 - 元陽梯田攝影頻道,本網是雲南攝影專門網站
旨在提供元陽梯田元謀土林東川紅土地羅平油菜花怒江大峽谷梅裡雪山稻城-亞丁攝影的專業資訊
為攝影團隊攝影提供專業的行程規劃、酒店預定、攝影包車等相關服務

建水古城 - 朝陽樓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2/20

朝陽樓與北京天安門的建築風格如出一轍,有“小天安門”之稱。朝陽樓原名叫迎暉門,亦稱東門樓,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祖國邊睡古老軍事重鎮的象徵。600多年前,明軍平定雲南後,設臨安衛,築臨安城,並在四座城門上各建樓三層,東門叫迎暉門(即朝陽樓),南稱阜安門,西為清遠門,北名永貞門。清順治丁亥年(1647年),南西北三城均毀於戰火,唯東門朝陽樓完好無損。

朝陽樓城門占地2312平方米,城牆從南至北長77米,從東至西寬26米。城門依地勢築于高岸,樓閣又起於兩丈多高用磚石鑲砌的門洞之上,樓層高24米,為三重簷歇山頂。簷角飛翹、畫棟雕樑、巍峨挺拔、氣勢雄偉。三樓屋簷下懸掛著“飛霞流雲”、“雄鎮東南”的巨字匾額,是唯一倖存的清代四大榜書之一。簷角掛有銅鈴,每當秋風送爽,鈴聲在清風中清脆悅耳。春夏之間,萬千築巢於簷下的紫燕繞樓飛鳴,呢喃之聲不絕於耳,景致蔚為壯觀。城樓上木雕屏門雕鏤精細、奇麗華貴、人物形象生動、透雕三層,堪稱精品。雍正《建水州志》載:“東城樓(朝陽樓)高百尺,千霄插天,下瞰城市,煙火萬家,風光無際,旭日初升,暉光遠映,遙望城樓,如黃鶴,如岳陽,實為南中之大觀。”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稱滇府第一樓”的美譽。

600餘年高齡的朝陽樓,歷經了無數兵災戰亂,飽受了50多次大小地震的顛簸,有幾次全城房舍遭到嚴重損毀,尤其是清光緒十三年(1883年)十一月初二日之大地震。《建水縣誌》載:“每震時地如雷鳴,人民簸蕩如載覆舟,見東門城樓傾側複起數次”,然東門樓卻安然無恙地挺過來了,明朝洪武二十五年鑄造的那高2米多,具有很高工藝水準的大銅鐘,也完好地懸掛在古樓大樑上。原來這古樓系用48根巨大木柱支撐,分成六列陣勢,每列各有8根,中間兩列最粗大,直通三樓;其外兩列木樁稍細,只通二樓;最外面兩列柱圍更小,僅支撐一樓屋簷。這種結構法具有強大的抗震性能,故前人有《登東城樓》詩稱讚道:“形勝據荒陬,翻身近鬥牛。東南幾屬國,今古一高樓。”

東門的紅牆中央留有出入的門洞,門洞上方寫有“迎暉門”三個金字,“暉”是指陽光,太陽從東方升起,東門迎暉,非常妥帖。因此,迎暉門上的城樓,也就成為了朝陽樓。

在城樓的第三層屋簷下,正面懸掛著白底黑字的“雄鎮東南”四字大匾。此四字端正凝重、遒勁有力、魅力四射,是清代在滇南頗有名氣的書法家石屏人塗晫所書。在背後一面,也懸掛著四字匾,上有龍飛鳳舞般的“飛霞流雲”四字,據說是號稱“草聖”的唐代大書法家張旭的字跡。在每一層的屋簷角,都掛有風鈴,清脆的鈴聲叮噹有序,隨風送遠,頗有韻味。

樓的裡面,兩邊各有對稱的石階轉折上樓。登上城樓,映入眼簾的是《重修朝陽樓碑記》和一口大銅鐘。碑刻記的是朝陽樓的修建和至今的六次重修。

現在一樓的內外均是茶座,裡面是有地方歌舞花燈表演的茶座。二、三樓則是建水歷史和風景的文字解說和書畫、照片展。

在樓上,俯瞰建中路和東正街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車輛,遙看鱗次櫛比的城市建築,會有屈原“世人皆濁,唯我獨清”的感慨。

建水朝陽樓 建水朝陽樓 建水朝陽樓
  • 上一條資訊:
  • 下一條資訊:
  • 關於我們』『常見問題』『預定說明
    Copyright©2012-2023 雲南攝影網(www.seeyunnan.net)版權所有
    電話:+86-871-63338882 || 手機:18908891220
    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