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山即祭山神,地點一般都選在山中較為平緩的地方,並置一石制香爐,香爐旁邊栽一根樹叉,如“丫”字形,樹叉兩頭各套一個真實的山羊角。祭祀前先派人作好準備工作,如壘灶、抬鍋、燒水,整理周圍環境,並選一個代表叩頭禮拜、敬請山神,跪拜完畢即殺羊,將羊沖洗乾淨,洗羊時,不能到河裡、井裡去洗,只能挑水來洗。洗乾淨之後,煮熟、砍碎,等人前來祭拜食用。祭山時一般一家來一個男性,以地為桌,碗、筷、飯、酒自己帶來,吃不完的東西可帶回家,祭山時間為每年農曆的三月二日。祭山前後三天,任何人不准做活,如發現有人違例,全村人都不搭理他,有時還要由寨中長老決定處罰。布依人祭祀均十分虔誠,認為祖先的習俗要保持好,祭就要祭好、要心誠。
祭水目的是為了祈求雨量充沛,風調雨順。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二。祭水也是”三月三”一個重要的活動內容,祭水的地點一般選在村中最好的龍潭旁,龍潭旁同樣有一石制香爐,香爐下邊有一塊平整的水泥地,供擺設祭品之用。祭祀時間在早晨10點左右。此前,村裡的男性公民陸續來到龍潭邊,將湊錢買的一隻雞、一頭豬和酒、雞蛋、香等物品拿到祭祀地點,並把龍潭周圍打掃乾淨,讓龍潭水淌得乾淨流暢,然後在香爐上插上清香、叩三個頭,之後殺豬宰雞,待祭五穀、祭冰雹儀式結束後,便一齊把所有牲品放進鍋裡熬煮,熟後砍小就地分吃。吃時分兩桌,一桌吃素,一桌吃葷,他們認為神也有兩類。吃素的那一桌,一般是半碗豆子,幾塊生薑和米飯,飯裡不能沾一點油,否則便認為不敬。吃完飯後,由村長或寨內長者宣傳村規民約,之後便可自由玩耍,無人干涉。
此外,布依族還有祭先祖、祭樹、祭五穀、祭冰雹、祭灶神等豐富多彩的祭祀活動,每一種祭祀活動均與布依族的生活習俗密切相關,是布依族意識形態及文化心理的直接反映,是布依族文化最根本的東西。